重要信息

本網頁僅供香港金融中介使用。

 

個人投資者應瀏覽我們為香港 個人投資者而設的網頁, 機構投資者應瀏覽我們為香港 機構投資者而設的網頁. 若您正在尋找其他地點的資訊,請按此

 

透過點擊「接受」,您確認本人為金融中介,並已完全理解及接受法律與法規資料

貿易

全球化並未終結  而是正在轉變。

美國政府於4月初推出新一輪關稅措施,引來全球多國領導人的批評,部分人更直言,全球化已經終結。作為一名擁有超過40年經驗的全球投資者,我對此不敢苟同。全球化並未終結,而是正經歷重大變化。

 

全球化進程會否倒退?是的,我認為會。全球化有充分理由進行政策上的調整,這至少是指自1970年代初貿易開始迅速擴張以來,我們熟悉的全球化模式。事實上,全球貿易格局早已悄然發生變化。雖然當前的變化令人震驚,但自2007年至2009年期間的環球金融危機以來,貿易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變化不大。

 

十年之後新冠疫情爆發,揭露與全球化有關的若干問題,俄烏戰爭也是一樣。上述兩項事件暴露出環球供應鏈過於依賴單一貿易路線的隱患。

 

全球化以不同的步伐繼續推進

圖中所示的折線圖代表全球貿易量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該線段由1970年代初的25.8%,飆升至2008年60.8%的高位,其後於2009年至2023年期間(基於最新可用數據)整體呈現持平至略為下降的趨勢,並於疫情期間降至52.2%。線上標註以下新聞事件:1971年,美國決定放棄金本位制度;1991年,蘇聯解體;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協議》生效;2001年,911恐怖襲擊;2007年至2009年,環球金融危機;2020年至2023年,新冠疫情。

資料來源:資本集團、經合組織、世界銀行。全球貿易以商品及服務的進出口總額計算,並以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表示。最新可用數據止於2023年,截至2025年4月17日。

自此,我們汲取寶貴的經驗。許多國家及企業紛紛尋求分散供應鏈,並將部分製造業遷回本土或鄰近本土的地區,確保掌握經濟穩定運行所需的資源。
 

全球化的新方向

 

從現實層面來看,我認為美國難以再次成為製造業強國。美國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喪失這能力。然而,我認為美國將會增強自給自足的能力,尤其是對於電腦晶片、醫療用品及製藥等極為重要的產品。

 

美國現屆政府的行動正強化這訊號,使前景比許多投資者的預期更加艱難。然而,美國政府的目標顯而易見:美國正尋求重塑環球貿易路徑,而非終結環球貿易。這可稱之為「全球化2.0」,代表一種更強韌、多元化及多面向的全球化模式。

 

美國企業意識到擴大本土業務的重要性,而Apple近期承諾在未來四年斥資5,000億美元在美國興建新的設施,印證了這股趨勢。全球不少製造商都採取相同做法。電腦晶片製造商台積公司堪稱這股趨勢的最佳範例,該公司正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德國及日本建造新的製造廠房。荷蘭半導體設備製造商ASML聘用44,000名員工,其中海外員工佔過半數,在歐洲、美國及亞洲的辦事處有60個。

 

長期投資機會

 

在此環境下,對於貿易格局轉變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投資機會,我仍感到樂觀。據我統計,我在過去37年的職業生涯中,一共遇過不下20次市場衝擊。事後回顧,就持續專注長線投資成果且有耐性的投資者而言,大多數充滿挑戰的時期最終會成為具吸引力的入市良機。

 

全球化並未走向終結,而是正在適應持續轉變的環境。這看來是一項艱鉅任務,但各方仍有待進行貿易談判、達成協議,並鞏固供應鏈。

 

前路可能崎嶇不平,而金融市場也可能繼續隨著每一則新聞的出現而劇烈震盪。要實現最終目標可能歷時數年,但關鍵問題在於:我們能否邁向一個更好的未來?

 

只要目標仍然是全球化2.0,而非孤立主義,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STW

Steve Watson 為現任股票基金經理,擁有37年投資行業經驗(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他持有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法國研究碩士學位,以及麻省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學士學位。

過往的業績表現並非未來期間業績表現的指標。指數屬非管理性質,投資者無法直接投資於指數。投資的價值及來自投資的收入可升亦可跌,閣下可能損失部分或全部原投資額。本資料不擬提供投資、稅務或其他意見,亦不擬招攬任何人士購買或出售任何證券。
 
個別人士的陳述僅代表其截至發佈日的個人立場,不一定反映資本集團或其聯屬公司的意見。一切資料為所示日期之資料,除非另行訂明。某些資料可能從第三方取得,因此概不保證該資料的可靠性。
 
資本集團透過三個投資部門管理股票投資。該等部門獨立作出投資與代理投票決定。固定收益投資專家為整個資本集團組織提供固定收益研究及投資管理;然而,對於擁有股票特點的證券,他們僅代表三個股票投資部門的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