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關稅問題,加上中國一家科技公司近期在人工智能取得突破,引發股市動盪,這明顯提醒投資者,即使是最強勁的牛市也可能受挫,尤其是當若干股票的估值已反映最佳情境。
問題在於,波幅突然加劇是否意味著,投資者是時候採取更加審慎的態度?股市的強勁升勢能否持續?
資本集團首席投資總監Martin Romo認為,簡而言之,前者的答案是肯定的,後者亦毋庸置疑。
Romo說:「我認為當前的經濟及市場對比鮮明。美國經濟的預期仍然樂觀,但其他經濟體仍處於困境之中。面對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稅及其他政策的影響,前景更不確定,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亦是如此。股市回報強勁,波幅偏低,但市場亦有較高的期望。」
Romo補充說:「在這環境下,我感到審慎樂觀。我現在考慮得更多的是,平衡風險與機會,同時密切關注估值。」
對於看好股市但持審慎態度的投資者,以下四點值得留意。
1.估值偏高
自2022年底以來,股市連番報捷。當投資者正準備迎來經濟衰退之際,標普500指數卻一路向上,於2023年及2024年分別飆升26.2%及25.0%。這是自1998至1999年(科網股泡沫尾聲)以來,標普500指數首次連續兩年錄得20%以上的回報。
然而,在與1999年科網股泡沫進行比較時,有必要考慮現時的實際情況:目前,科技巨企的盈利增長穩健。例如,NVIDIA作為支持人工智能應用所需的最先進半導體產品的製造商,其於截至10月31日止季度的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一倍以上,達到193億美元。
這並非意味著投資者應當為市場大幅下跌做好準備。受惠於強勁的工資增長、穩定的利率及政府致力於推動經濟增長,經濟環境整體持續向好。
回顧標普500指數自1928年以來的回報,我們發現市場有73%的時間錄得正回報,即平均四年內有三年為正數。在所有年份中,股市只有27%的時間錄得負總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