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美股的前景多年來首次出現好轉。多項新的催化因素正加速環境變化:德國的財政刺激措施、日本及南韓的企業改革、美元走弱、中國經濟出現企穩跡象,以及歐洲的政策環境轉佳。
非美股今年開局表現亮麗:在標普500指數大幅下跌之際,MSCI歐洲指數、MSCI歐澳遠東指數及MSCI ACWI全球(美國除外)指數均錄得穩健升幅。
股票基金經理Samir Parekh表示:「自4月2日的關稅措施宣佈後,美股與非美股的走勢呈現高度相關性,這是市場波動加劇期間的常見現象。當事態穩定後,非美股的前景顯得樂觀,首先是其初始估值遠低於美股,其次是不少非美國公司以內需市場為主,不易受美國政策變動所影響,且若干地區的企業管治正在改善。」
外匯市場的走勢顯示美國經濟增長可能放緩,聯儲局可能採取較為寬鬆的政策,實質利率可能下降。隨著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實質(經通脹調整後)利率差距收窄,美元的吸引力似乎有所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