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股票

新催化因素推動環球股市

非美股的前景多年來首次出現好轉。多項新的催化因素正加速環境變化:德國的財政刺激措施、日本及南韓的企業改革、美元走弱、中國經濟出現企穩跡象,以及歐洲的政策環境轉佳。

 

非美股今年開局表現亮麗:在標普500指數大幅下跌之際,MSCI歐洲指數、MSCI歐澳遠東指數及MSCI ACWI全球(美國除外)指數均錄得穩健升幅。

 

股票基金經理Samir Parekh表示:「自4月2日的關稅措施宣佈後,美股與非美股的走勢呈現高度相關性,這是市場波動加劇期間的常見現象。當事態穩定後,非美股的前景顯得樂觀,首先是其初始估值遠低於美股,其次是不少非美國公司以內需市場為主,不易受美國政策變動所影響,且若干地區的企業管治正在改善。」

 

外匯市場的走勢顯示美國經濟增長可能放緩,聯儲局可能採取較為寬鬆的政策,實質利率可能下降。隨著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實質(經通脹調整後)利率差距收窄,美元的吸引力似乎有所減弱。

非美股表現領先

線形圖顯示四項國際指數及標普500指數自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4月30日的年初至今回報。自2025年1月至2月初,上述五項指數均展現相同的回報上升走勢。美國總統特朗普於4月初宣佈對進口美國貨品全面徵收國際關稅,消息導致上述五項指數均顯著下跌。自4月2日宣佈關稅措施至今,這些指數普遍已反彈,但尚未回升至關稅措施宣佈前的水平。作為美股基準的標普500指數自4月初以來的回升幅度最小,遜於其他指數。該等指數年初至今(截至4月30日)的回報率分別如下:MSCI中國指數(10.1%)、MSCI歐洲指數(15.3%)、MSCI日本指數(5.6%)、MSCI ACWI全球(美國除外)指數(9.0%)、標普500指數(-5.0%)。

資料來源:MSCI、RIMES、標普全球。數據截至2025年4月30日。

德國的刺激措施為歐洲定下新基調

在歐洲,這被形容為「不惜一切代價」的時刻。鑑於經濟學家兼意大利前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發表的競爭力報告,加上歐盟與美國和中國等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關係日益緊張,歐盟成員國正致力振興經濟。

 

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一向以財政緊縮政策而著稱,但其政府於3月份宣佈一項大規模的財政刺激計劃,這是1990年東西德統一以來最重大的政策變動之一。市場亦普遍認為,當地的監管環境可能變得更加有利投資者,並對變革持開放態度。

 

股票基金經理Gerald DuManoir表示:「我的看法相對樂觀,德國的刺激措施將惠及歐洲,未來三年有望迎來更強勁的工業週期。然而,刺激措施的實施以及對整體經濟發揮作用的過程需要一定時間。」

德國股市的表現與製造業密不可分

雙Y軸折線圖顯示德國DAX指數(基於一年期股東回報總額)及德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X軸的日期顯示時間範圍為2007年6月至2025年5月。在2013年、2023年及2025年初走勢出現分歧前,兩條折線的走勢基本一致。根據最新的4月份數據,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重回擴張水平,而DAX一年期股東回報總額在2023年冬季後進入正數水平,此後一直在正數範圍內波動,直至數據系列結束為止。

資料來源:FactSet、標普全球。自2007年6月1日至2025年5月8日的數據。DAX指數一年期滾動股東回報總額截至2025年5月8日。德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截至2025年4月30日。

歐洲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有所增強,且累積了大量資本儲備,有望受惠於政府支出,與國防、建材和基建相關的企業亦可望得益。歐洲保險公司、電訊營運商及公用事業公司等企業具吸引力,被認為具韌性、能穩定派息且承受的關稅風險極低。若歐元兌美元進一步升值,部分企業可能因而獲益。

 

Parekh表示:「歐洲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自給自足的必要性。面對美國實施的對立政策,歐洲專注於支持本身的經濟發展,可能會對不少公司產生正面影響。」

 

鑑於關稅陰霾的短期效應,歐洲經濟可能要到2026年才會出現較顯著的增長。另外,在德國新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的領導下,刺激政策能否順利落實仍是一大疑問。梅爾茨最初在爭取選民支持時遭遇困難,這可能阻礙他在德國國內以及與歐洲其他國家就加快改革步伐建立更廣泛共識。

 

貿易及企業改革可望振興日本經濟
 

日本可望因貿易聯盟的轉變而受惠。該國的平均關稅稅率仍是全球最低之列,凸顯出在貿易戰擔憂升溫之際,其有潛力進行具建設性的談判。

 

近年來,日本已成為自由貿易強國,並簽署了多份協議,例如《日歐自由貿易協定》(JEFTA)、《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特朗普首次總統任期內,日本與美國簽訂貿易及數碼協議,且目前繼續在5G網絡、太空探索及醫療研究等領域展開合作。

 

日本亦正在經歷企業管治復興,雖然盈利能力的改革仍有發展空間,但2023年以來,這些改革已推動MSCI日本指數錄得強勁升幅。

 

同樣,南韓亦處於借鑑日本模式的初期階段,並希望企業注重提升股本回報率及賬面值,這可望促進公司增加派息、進行股份回購及變賣資產。

日本企業加快股份回購

線形圖顯示日本企業在2020年、2022年及2024年宣佈的股份回購累計金額(以萬億日圓計)。三條折線的起始回購金額均接近零,並於其後上升。2024年的升幅最大,年底時的金額達18萬億日圓。2022年宣佈的回購於年底時累計金額為9.5萬億日圓,而2020年宣佈的回購於年底時累計金額則為5.2萬億日圓。

資料來源:高盛。數據截至2024年12月31日。JPY:日圓。

中國或會通過刺激措施支持經濟
 

為應對美國的大額關稅,中國領導層可能推出更大力度的刺激措施,而作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之一的歐洲或會因而間接受惠。中國的經濟以出口為主導,不免面臨新關稅政策帶來的挑戰,尤其是一旦中國製造商將原先出口至美國的貨物轉往其他市場,並導致相關市場飽和。

 

擴大刺激措施規模或會為內需型企業創造有利的環境,這些公司可望受惠於中國消費者累積的龐大儲蓄。

 

重要的是,中國的政策正趨向有利創業經濟的方向。高層官員希望借助DeepSeek及其AI訓練模型在全球引起的關注,已變得更加積極公開支持科技及電動汽車領域的公司,例如,中國主席習近平及黨內主要領導人於2月份罕有地與中國多名最知名的企業家會面。

中國科技企業龍頭表現超越七巨頭

線形圖顯示標普500指數、七巨頭及中國創新企業龍頭自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4月28日的股價回報。中國創新企業龍頭上漲11%,而七巨頭及標普500指數則分別下跌15%及6%。在圖中標示的1月27日,是中國人工智能應用程式DeepSeek在Apple應用商店下載榜的排名超越ChatGPT的日期。至於圖中標示的2月17日,是中國主席習近平與多家科技企業的行政總裁會面的日期。

資料來源:FactSet。「七巨頭」:Alphabet、Amazon、Apple、Meta、Microsoft、Nvidia、Tesla。中國創新企業龍頭:阿里巴巴、比亞迪、京東、美團、網易、拼多多、攜程。自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4月28日的數據。

估值仍具吸引力
 

過去數年,看好非美股的主要理據是其估值較同類美國企業來得便宜。然而,隨著新的催化因素出現,這種論據在多年來首次改變。此外,在基建開支增加的環境下,與標普500指數相比,非美國市場較為多元化,而且重工業、能源、材料及化工等行業的比重較高。

 

MSCI ACWI全球(美國除外)指數12個月的預測市盈率為13倍,而MSCI歐澳遠東(已發展國際市場)指數則為14倍,兩者均接近其10年平均水平,並較市盈率達20倍的標普500指數存在大幅折讓。

非美股相較美股的市盈率接近20年來的低位

線形圖將2004年1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間,MSCI ACWI全球(美國除外)指數相對MSCI美國指數的12個月預測相對市盈率進行比較。圖表顯示,自2021年以來,MSCI ACWI全球(美國除外)指數相對於MSCI美國指數的市盈率較過去20年的平均值低1個標準差。

資料來源:資本集團、FactSet、MSCI。截至2025年3月31日。NTM = 未來12個月。P/E = 市盈率。

當然,非美股長期以來一直估值便宜,背後自然有其原因:過去十年,相比美國及其充滿活力的科技行業,非美股的盈利一直增長乏力。假如非美國市場的盈利增長有所反彈,其市盈率將有望獲向上重估。

SAXP

Samir Parekh 為現任股票基金經理兼環球研究統籌主任,擁有23年投資行業經驗(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他持有印度管理學院艾哈邁達巴德分校(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hmedabad)的工商管理深造文憑(相當於工商管理碩士),以及孟買大學西德納姆學院(Sydenham College, Bombay University)的學士學位,並為特許財務分析師。

GCD

Gerald Du Manoir 為現任股票基金經理,擁有34年投資行業經驗(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他持有法國巴黎ISG商學院(Institut Supérieur de Gestion)的國際金融學位。

過往的業績表現並非未來期間業績表現的指標。指數屬非管理性質,投資者無法直接投資於指數。投資的價值及來自投資的收入可升亦可跌,閣下可能損失部分或全部原投資額。本資料不擬提供投資、稅務或其他意見,亦不擬招攬任何人士購買或出售任何證券。
 
個別人士的陳述僅代表其截至發佈日的個人立場,不一定反映資本集團或其聯屬公司的意見。一切資料為所示日期之資料,除非另行訂明。某些資料可能從第三方取得,因此概不保證該資料的可靠性。
 
資本集團透過三個投資部門管理股票投資。該等部門獨立作出投資與代理投票決定。固定收益投資專家為整個資本集團組織提供固定收益研究及投資管理;然而,對於擁有股票特點的證券,他們僅代表三個股票投資部門的其中之一。